2005年8月17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十一版:法眼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隐婚”来势汹涌 “生计”考量诚信
本报记者 汪嘉林

  当一些白领还在为要不要走进围城而烦恼时,职场中的又一族群——“隐婚族”已悄然出现,这些“隐婚族”也被称作“伪单身”。所谓“隐婚”,也就是明明已为人妇或为人夫,却在公共场合刻意隐藏自己的婚姻状况,以单身身份示人。
    为什么婚姻成了要隐匿的“心结”?有所隐,就会有所求,隐匿的背后,又发生着怎样的故事呢?    

    应聘的压力迫使“隐婚”
    许小雨(化名)虽然已经结婚一年多,但只有最亲密的几个朋友知道此事。对于许小雨而言,要保住“已婚”这个秘密可谓煞费苦心:平时除了少说话外,各个方面都要格外注意。“比如着装和跟同事相处时的状态都要求自己像极了一个处世未深的女孩。”
    说起婚姻,许小雨百感交集。一方面,婚后生活的确让她感到非常幸福。“老公是大学里的同学,感情一直都很好。”可另一方面,“已婚”这样一个事实也让她在工作上感到心力交瘁。
    小雨告诉记者,她在大学里学的是平面设计专业。“刚毕业时我到了一家小公司工作,就在我积极准备换单位的时候,他向我求婚了,我没有考虑太多便同意了。”
    之后,许小雨在找工作时坚持在简历中如实填写“已婚”。“投出去的简历基本都是泥牛入海,很少能有回音。好不容易有了面试的机会,用人单位却因为我已经结婚但还没有孩子将我拒之门外。”
    半年很快就过去了,“我当时真是非常着急,每天拿着报纸翻看各种招聘启事”。一天,她在报纸上看到了现在供职单位的招聘广告,这是一个小雨一直梦寐以求的岗位,但欣喜之余她怕又一次因“已婚”而失败。
    她终于抛弃了自己一直恪守的诚信原则,在简历中填上了“未婚”的字样。这次,她成功了。
    许小雨本想在正式工作之后便将自己的真实情况公开,可合同中的一款———如在应聘时有任何隐瞒,将立刻解除劳动合同,这让她心惊肉跳。“而且从整个公司的工作氛围来看,也不允许我是一个已婚者。”这一切让小雨将已婚的事实一直隐瞒了下来。“其实,隐瞒、欺骗是一件很累的活儿,真希望自己在某天突然有了勇气将自己的真实情况‘暴光’。即使公司马上开除我也心甘情愿,想想毕竟是自己欺骗在先啊!”
    
    在公司里“已婚”并不招人喜欢
    李青(化名)是个北方汉子,帅气、耿直、热情。下班后,他经常会与同事、朋友一起吃饭、娱乐。别以为他还是个无牵无挂的单身汉,其实他已经是结婚两年的人了。
    刚来公司时他还是个单身,聚会习惯也是在那个时候形成的。这种聚会有个潜规则,那就是已婚者不在受邀范围,因为没人希望在玩到高潮时突然有人离席,或者不断有查询电话,要时刻汇报行踪。其实,当初李青并不打算隐瞒,他和太太都是走在时代前沿的新潮男女,也不认为结婚后就要忍受做个“好太太”或“居家先生”的约束,但是别人并不这么认为。“曾有一个一直玩得很好的哥们,结婚后也参加过这样的聚会,但几次都让大家败兴而归。原因很简单,朋友们都惦记着让他早点回去陪老婆,聚会只能草草收场。”有了前车之鉴,李青下决心做个“隐婚族”,虽然有“欺骗”之嫌,但善意的谎言总比扫了大家的兴致好。
    “更何况我的工作非常讲究同事间的互相协作。而感情这东西是不可能在工作中培养出来的,大量的还是需要平时的这种聚会。”李青向记者坦言,最近他还没有公开婚姻状况的打算。
    
    老板希望员工永远不要结婚
    张震是记者一位有着多年交情的朋友,现在算是自己创业开了一家小公司。听说记者正在采访有关“隐婚”的话题,他很有一番感慨。
    “说实在的,我希望我的员工永远不要结婚,甚至不要谈恋爱。”张震这样的开场白让记者非常吃惊。而他却自有一套说法,我开公司最本质的目的就是赚钱,不是办福利机构。如果我招聘了一个刚刚结婚的女人,公司要花费大量的成本给她培训,让她熟悉业务,或许这一切一结束她就要去生孩子了,不能创造任何利润。而谈恋爱也好,结婚也罢,不管男人女人都将消耗大量的精力。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那儿花费得多了,用在工作上自然就少了。
    
    “隐婚”容易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浙江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王坤认为,虽然婚姻状况属于个人隐私,当人们选择“隐婚”时,实际上是处于一种“自我保护”状态,但不分场合的“隐婚”实际上是一种诚信的缺失。年轻人在应聘时,就应该本着诚信的态度,相信自己的实力,如实填写婚姻状况。一味的“隐婚”除了给自己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外还会带来诸多的其他问题,后果还需自己承担。
    “比如一个因为隐瞒婚姻状况而被招聘单位录用的人,真相暴露后很可能让人对其人品产生一定的怀疑,这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当前,女性“隐婚”的比例可能高一些,这可能和职场上对女性的性别歧视有关。但是“隐婚”毕竟不是一种常态,年轻上班一族在处理时一定要拿捏好分寸,否则于己于人都会产生不利影响。